电话:5590111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信息快递

2008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全面点评

来源:中国滕州网 时间:2009-08-12 作者:互联网 浏览量: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2.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修改:“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实践的本质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新增:“社会有机体与社会结构”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2.社会发展的动力

  新增:“交往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导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修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删除:“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新增:“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修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修改:“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调节和社会公平”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新增:“政府的经济职能”

  (七)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修改:“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毛泽东思想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修改:“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此标题修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五)社会主义若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果

  1.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修改:“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六)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

  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修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修改:“实现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新增:“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修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与全面改革的进行”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此标题修改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此节全部重新改写如下: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四)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删除:“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修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各方面的本质要求进行了阐述,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及其意义”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新增:“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删除:“这十条经验,覆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六)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修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六)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原第一节中的条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扩充为一节如下: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六)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3.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步骤

  修改:“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修改:“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新增:“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新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删除:“社会主义荣辱观”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新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修改:“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

  (十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修改:“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五、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新增:“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与外交实践”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3.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修改:“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及其对当今世界的意义”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00-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滕才网(山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鲁ICP备17007744号 鲁公网安备37048102006682号

地址:龙泉街道解放中路碧水云天B区商务楼3F EMAIL:admin@tzjob.cn

ICP经营许可证:鲁B2-20210645 人力资源证: (鲁)职介证字〔2021〕第0481003号

Powered by PHPYun.

关注

用微信扫一扫

反馈
顶部